戴兆国教授学术简历及教学科研情况汇总目录
一、学术简历:
戴兆国:1971年9月出生,安徽宣城人,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主任,2008年7月晋升教授,哲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;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,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,安徽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、副秘书长,安徽省孟子思想研究会副会长,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学会理事,安徽省朱子学会理事。
199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,获学士学位;
1995至1998年在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,获哲学硕士学位;
1999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,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;
2002年到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工作,担任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等课程的教学;
2005年到2007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,研究康德道德哲学;
出版著作3部,编著教材3部、主编教材1部,发表论文30余篇;
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、道德哲学、中西哲学比较等。
二、发表论文
1.《从郭店楚简看原始儒家德性论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》,哲社版,2002年第2期,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《中国哲学》第6期转载;
2.《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之比较》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,哲社版,2003年第2期。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《伦理学》第7期转载;
3.《冯契伦理思想探析》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》,哲社版,2003年第5期;
4.《德性伦理何以可能》,《晓庄学院学报》,2002第1期,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《伦理学》第11期转载;
5.《论价值观和唯物史观的统一》,《安徽师大学报》1999年第3期;
6.《论价值关系与唯物史观演变过程的一致性》,《淮北煤师院学报》,2001年第2期;
7.《德性、规范与传统》,《学术界》,2003年第5期;
8.《马克思伦理精神对现代性伦理建立之意义》,《江海学刊》,2004年5期;
9.《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》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第2期;
10.《原本与阐释—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关系辨证》,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》,2004年第1期;
11.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意识》,《学术界》,2004年第4期;
12.《道德的可理解性与理解的道德性——伽达默尔诠释学的伦理意蕴》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人文社会科学版,2005年第4期;
13.(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之反思》,《江淮论坛》,2006年第5期;
14.《论中国传统哲学经典诠释之方法——以<大学>文本诠释为中心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》哲学社会科学版,2006年第6期;
15.《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价值维度》,《哲学动态》,2007年第5期;
16.《伦理学中的悖论与悖论伦理学》,《学术界》,2007年第1期;
17.《康德伦理学的奠基》,《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》哲学社会科学版,2007年第1期;
18.《德性伦理论要》,《伦理学研究》,2007年第2期;
19.《论康德道德哲学的两种义务体系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07年第6期;
20.《牟宗三对康德道德哲学之批判——兼论中西哲学比较应有之心态》,《孔子研究》,2007年第6期,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伦理学》2008年第4期转载;
21.《儒家仁道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》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8年第1期;
22.《论道德悖论视域中的德福悖论》,《道德与文明》2008年第12期;
23.《康德道德哲学的历史维度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博士后论坛专刊ISSN 0479-8023;
24.《摩尔伦理学思想探析》,哲学研究2008年第12期,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伦理学》2009年第3期转载;
25.《中国哲学经典教学的方法和意义》,安徽师范大学学报,2009年第2期;
26.《伦理学:形式的?抑或实质的?——论马克斯·舍勒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》,世界哲学2009年第4期,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伦理学》2009年第9期转载;
27.《康德道德哲学思想的起源和理论转向》,伦理学研究,2009年第5期;
28.《事理势—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由之路》,哲学研究2010年第5期;
29.《文化传统与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精神探析》,兴皖学术文库(第五辑) 《面向十二五 新起点·新跨越(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五届(2010)学术年会文集)》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,第14-24页;
30.《论当代中国哲学发展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》,《上饶师范学院学报》2011年第1期。
31.《人永远走在向善的路上——论康德道德哲学的人类学意蕴》,《伦理学研究》2011年第4期。
三、出版著作和教材:
著作:《心性与德性——孟子伦理思想的现代阐释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;
著作:《西方道德哲学著作解读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;
主编:《社会科学基础》,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;
编著:《哲学简论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;
参编:《西方哲学通论》,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;
参编:《中华国学义理经典导读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。
合著: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》,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。聂运麟主编,第五章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3万字。
著作:《明理与敬义——康德道德哲学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。
四、主持或参加教学研究项目
1. 主持2007年度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《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》,项目批准号2007jyxm206;
2. 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建设工作;
3. 参加房玫教授主持的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《马哲原理重点难点研究和课件制作与使用》,项目批准号20011147;
4. 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”建设项目(教高函〔2009〕21号),是主讲教师之二;
5. 参加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《中国哲学史》申报和建设工作,是主讲教师之一;
6. 参与校级精品课程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》建设工作,项目已经结题。
五、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
1.主持安徽省青年基金研究项目 《儒家德性伦理与马克思伦理精神的比较研究》(2003jgw12);
2.主持安徽师范大学专项研究基金项目《朱熹四书学解释系统研究》(2004ZXZ10);
3.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《康德伦理思想研究》(20060400356);
4.参加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《当代中国的人学建设与人的发展》(03BZX016);
5. 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”(07AKS003);
6.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”(08BZX002);
7. 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“我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研究”(2009JJD720021);
8.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“从伦理价值维度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场路径”(AHSK09-10D86);
9.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“明理与敬义——康德道德哲学研究”(10FZX005)。
六、获奖情况:
1.《从郭店楚简看原始儒家德性论》一文获2003年度安徽省高校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;
2.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改革与实践》项目获2005年安徽师范大学教学二等奖,本人排名第二;
3.著作:《心性与德性——孟子伦理思想的现代阐释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,获得第七届安徽省图书奖三等奖,2007年;
4.2009年度安徽省优秀教师,安徽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;
5.2010年“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”校优秀教学成果奖(主持),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(独);
6.论文“文化传统与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精神探析”获得2010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征文二等奖;
7.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导论》,2010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,第二参加者;
8.入选2010年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。
9.2011年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。
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,哲学系主任,教授,博士生导师;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,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,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、副秘书长,省孟子思想研究会副会长,省朱子学会理事,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;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1项,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2项,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,参加其他研究项目5项;发表论文30余篇,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,出版著作3部,其中独撰2部,合著1部,主编教材1部,编著教材1部,参加编写教材2部;科研成果获省社科奖1项,省图书奖三等奖1项,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;2009年安徽省优秀教师,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。
|